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其中,要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聚焦政策协同配合
“科技创新活动复杂多元,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一般区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他们的风险特征和金融需求有着很大差异,从供给侧看,金融服务供给的适配性需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
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进一步优化,扩大规模、降低利率、扩大支持范围。2024年4月,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为5000亿元,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近期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金融机构与企业(项目)累计签约贷款金额已超9000亿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
“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元,更好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潘功胜说,与此同时,降低再贷款利率,即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的再贷款资金利率,强化对银行的政策激励;扩大再贷款的支持范围,大幅提高政策覆盖面;与财政协同,保持财政贴息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着力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这需要金融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需要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的协同互动,久久为功,坚持不懈。”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标准把关筛选,以及后续全链条的扶持,我们对入驻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客户一处副处长曹海兵说,高科技园区在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一家生产光伏产业链核心辅料的中小企业订单迅速增加,资金需求量较大,经审慎评估,国开行苏州分行一次性向该企业提供了1.8亿元贷款,助力其扩大生产规模。截至目前,国开行苏州分行已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内18家科技型企业发展,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完善专属服务体系
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具有典型的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性特征,不符合传统授信审批模式,为此,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度,为科技型企业创设专属信用评级体系,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专属服务体系。
目前,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为科技型企业创设了专属服务机制。“在总行层面成立了科技金融委员会,并成立了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在全国设立25家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2024年新设6家,基本覆盖了科创高地。”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守川说。
“我们持续完善专属服务模式,聚焦科技型企业‘识别难、准入难’等共性问题,创新专属信贷服务体系,优化客户评价、授信测算模型。”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刘洪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已推出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的融资产品,着力做好科技型企业的全周期、全场景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为了免除一线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科技金融的内生动力,多家银行还出台了尽职免责细则,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加强考核引导,建立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激发基层员工的活力。”刘洪说,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例,截至2024年12月末,农业银行有贷户数已超2.4万户,贷款余额超4700亿元,年增长量超2200亿元,增长近90%。
“接下来,农业银行将聚焦金融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等重点领域,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丰富优化产品组合,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和多元化金融服务力度。”刘洪表示,一方面,将加快推动融资上量,2025年农业银行将通过单列信贷规模、优化政策体系、加大资源投入等措施,促进信贷投放、股权融资等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将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农业银行将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具体金融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和适配的产品组合,加快推广科技型企业专属线上信贷产品,创新针对科技从业人员的个人金融服务,扩大综合金融服务在科技型企业的覆盖范围。
加强股权投资供给
“信贷服务是商业银行的专长,但科技型企业对直接融资的需求同样旺盛。”刘洪说。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扩大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开展股权投资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北京等18个科技创新活跃的大中型城市;同时,适当放宽了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将表内投资占比由原来的4%提高到10%,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占比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
截至目前,上述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签约金额已超3500亿元。“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试点区域,允许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进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说。“农业银行已积极落实试点安排,发挥点多面广、客户基础扎实的优势,组建了总行、分行、支行三级联动工作专班,与全部18个试点城市签约框架协议,2024年已先后设立苏州、杭州、广州基金,并继续加速推进基金设立和项目投放。”刘洪说。
作为加强股权投资供给的另一项重要措施,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具体来看,试点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部分条款,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3月27日,北京银行发布“科技并购先锋行动计划”,并与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作为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银行之一,北京银行已相继落地上海、济南、长沙、北京4个试点城市的首单试点业务,助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业协同效应。”该行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北京银行将依托试点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加快产业整合,畅通资本循环。截至2024年12月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已超3600亿元,累计支持并购交易规模超2600亿元,其中,科技领域并购贷款占比超70%。
“接下来,金融监管总局将督促试点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制定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工作细则,健全差异化的信贷评价体系,强化贷款资金用途监控,培养具有科技行业背景、企业并购专业知识的科技金融人才队伍。”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