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合汇孵化服务社区

服务社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竞合汇孵化服务社区 >> 服务社区  【 返回服务社区

关于孵化器的几个故事及启示
作者: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    日期:2021-06-17 09:45:13    浏览次数:5094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分享几点小启示。因为大道理或方向、趋势方面的话题启新、老隋、颜博他们都讲过了,我讲不了也讲不好,所以讲讲小故事,和大家分享点启示。

      

        ——总有人喋喋不休“国有企业孵化器没办法做投资”

        

       关于“国有企业孵化器没办法做投资”,这方面的各种表达和说辞总是不绝于耳,我听得太多了。印象中,说的人总是振振有词,有理有据,不外乎“制度管得严”“退出要挂牌”“被投企业嫌麻烦”“成功了无分享”“失败了还会被追究”等,于是国有孵化器离投资越来越远了。可是,我们都非常清楚,当离投资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便会和增值服务也越来越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也会越来越差。

       那么问题来了,国有孵化器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在哪呢?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困惑和思考的问题。


       故事一:关于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的投资案例

       今年5月份,在合肥参加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社团联席会会议,和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杨建华书记散步闲聊,杨书记说:“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搬迁了,面积扩大了几万方,新楼购置还差9000万,装修还差四五千万,到哪去弄这么大一笔钱呢?后来没办法了,我们只好从投资企业那退出了一点股权,换了1.4亿现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情节让我非常震撼和感慨:当一个孵化器需要钱的时候,可以轻轻松松通过持有股权置换一笔一亿多的钱,而且说起来那么轻描淡写状。

       会议结束回到上海,我联系重庆孵化器协会秘书长张静,让他帮我把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的投资案例梳理一下。不理不知道,一理吓一跳(张静说的)。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作为国有的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历经六任领导,始终孜孜不倦坚持“孵化+投资”的模式,总共投资了18家企业,13个科技服务机构。

       这些服务机构甚至包括银行、担保公司、种子资金,企业包括了1A股,1个新三板,2个重庆OTC,累计投资7195多万,获得投资收益超过3亿元。

       甚是应验了那句:做的不说,说的不做。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投资的几个简单数字,打消了我原来所有的疑惑:国有孵化器,尤其是国有企业性质的孵化器 ,其实从来就不存在不能投资的限制或规定,其实一直有人在做在付出在收获。

       为什么行业里不投或不能投资渐成风气和共识呢?一个字:懒!不想承担风险。至于成功了没有分红奖励;失败了还会被追究,则是一种利字当头的借口。就因为这样一种群体病态的存在,导致我们的许多国有孵化器,渐渐理直气壮地丧失了投资功能。

      在探索和坚持的则成了凤毛麟角:比如今天的故事主角,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 

       事实告诉我们:国有孵化器不是不能投,而是怕麻烦不想投,是懒政不作为而不去投。因为在投资的过程中,要遵守严格的管理,要付出超强的努力和能力。或者在投资过程中,孵化器获得了高收益,投资者个人却无法直接受益,导致了大家的懒惰,对投资的兴趣不高,尤其是动力不够。 

       我在许多讲课场合说过:既然是国有的,既然从属于体制机制,已经享有了职业的保障、待遇和优越感,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奉献精神去承担必需的风险并创新本职工作,而不是找借口躲避风险还狡辩。 

        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带给我们的启示发人深省,事实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国有孵化器也有非常好的实践和探索。希望他们的创新实践和作为,真正成为行业里的正能量和发展趋势。

       ——总有人理直气壮强调“孵化器做天使投资会死得很难看”

       孵化器到底应不应该做天使投资以及能不能做天使投资,一直是行业里讨论最多、最有争议的话题。

       似乎很占优势的观点是:“孵化器做天使投资会死得很难看”。理由是:等待成功和收益时间太长;企业失败率太高;B轮C轮根本衔接不上等等。

       而老范却固执地认为:孵化器应该成为优秀的天使投资机构。

       一说到要做天使投资,很多人就把孵化器当成一个纯粹的天使投资机构衡量,按照天使投资的商业模式或收益逻辑看问题,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而没有首先把孵化器当成一个增值服务机构,孕育发现培育优质创业项目、企业的机构去看待。“专业孵化+天使投资+创业导师”在我们行业呼吁了若干年,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里都有完整的表述。可是,孵化器能够非常认真、非常持续、非常有成效地去做天使投资的,仍然整体不多。

 

        故事二:关于上海盘古创业的天使投资实践

 

       上海浦东新区有个区级备案孵化器,叫盘古创业,在浦东陆家嘴。经一位行业资深领导推荐,我和盘古创业的创始人蒋卫军相识。一次聊天的时候,我提起此话题请教,他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

       他说:老范,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孵化器做天使投资为什么要退出?孵化器一是必须做天使投资,二是不需要退出。如果老想着退出,不但投不好,还会像风险投资那样击鼓传花,那是并不高尚的资本逐利逻辑,不是纯粹的天使投资行为,更不属于孵化器。

      蒋总认为:孵化器做天使投资是不应该考虑退出的。你既然看中了,既然投了,就应该一直想着如何去挖掘发现企业的价值,如何跟这家企业和创始人一起共同去发展,共同去创造价值,去帮助企业,让企业健康长大。这才属于做孵化和孵化人的天使投资。

       我在进一步研究盘古创业商业模式时惊讶地发现:他们用5年时间默默无闻地天使投资了20多个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在项目完善、孕育过程中,他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投进去,这些企业通过3到5年的孵化成长,现在已经有估值5到10亿的明星企业。

       他们团队很少参加孵化器行业的活动,他们一天到晚忙碌不堪地帮企业看市场,找资源,和企业一起去完善产品,寻求支持。

       5年了,我惊讶地发现他们还只是一个区级孵化器。

       换一个懂政策会博眼球、善于沽名钓誉的人,他们早应该是国家级甚至国际化到“全球级”了。

       老范的结论是:孵化器应该是优秀的天然的天使投资机构。因为孵化器通过自己的孵化载体,通过自己的孵化服务,在入孵项目、企业和孵化过程中,最容易发现优秀的项目和企业,并在初创期间发现它的投资价值,在孵化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信任和感情,形成股权加孵化的关系。

       关于孵化器做天使投资,第一必须投;第二,在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孵化在前,增值服务在前,在增值服务和有效孵化服务前提下,以少量的资金去获取股权这才是孵化器通过伴随企业成长获取未来收益的最佳商业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孵化加投资。

 

        ——总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逃避“专业化为什么如此之难”

 

       第三个故事想跟大家谈的是专业孵化。

       我刚才说到行业有“专业孵化+天使投资+创业导师”两个加号,大家讨论得最多的也是专业孵化。专业孵化之难,众多人对专业孵化的逃避,的确让我们非常伤感和失望。

       就整个行业而言,我们对专业孵化的研究,以及专业孵化的引导和培育,尤其是专业孵化的实践的方式方法,表达或传播得还远远不够。

       很多专业孵化器在申报材料和诉求中,说自己是新材料、环保或电商、互联网专业等等,通常都是“伪专业”,不是真正意义上我们鼓励的专业孵化器。

       老范认为:一个孵化器连基本的专业产业生态都没有,他一定不可能做得很好。孵化器事业发展到今天,还指望一个综合孵化器能产生集聚效应,能成长为创新载体,能有效培育创业者和新经济源头,肯定会让我们失望。

      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专业孵化?为什么那么多人逃避专业孵化?那么多人在专业孵化面前没有耐心?那么多人嘴上说是专业孵化,实际做的还是“二房东”的低水平综合孵化。为了寻找答案,老范一直在全国各地找样本看案例。

 

      故事三:关于成都天河孵化器的专业孵化案例

      今年6月底,我到成都参加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高品质科创空间”专场活动,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胜全秘书长推荐我去看看成都天河生物与医药孵化园。 

       之前参加过成都的标杆孵化器评审,对天河孵化器有些了解。这一次和创始人一聊,带给我感慨万千的同时,更让我找到了专业孵化的诸多答案。

       成都天河孵化器在行业里十分低调,很少在行业里见到创始人汪董,可他们专注生物医药领域的孵化已经坚守了整整20年。

       我是这样请教和采访的。

       首先,我说现在大家都很难坚守专业孵化,汪董没有急着正面回答。她说她是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健康事业的崇尚和奉献一生的决心而决定做孵化器。2000年开始打造天河生物医药孵化器;既然当初决定了做这个产业,就深知生物医药行业具备的特性,做这一行最关键的是决心和毅力,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去做、去坚持。

      我完全被她的情感带进了一个富有理想和使命感的境界。所以,她和她的股东们、管理团队从一开始就定下一个规矩: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坚守一个产业领域去做孵化。

      于是,天河孵化器在运营过程中不断通过平台聚集产业创新资源,相关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大专院校、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宝贵资源逐步集聚到园区,竞相开花结果。这也是天河孵化器长期坚持专业领域耕耘的特别成果。

      汪董说她做孵化器的理念是“贴心服务、柔性创造”。一开始也面临着物理空间空置、成本和效益的矛盾,但为了坚持梦想,坚持做健康事业,即使面临着房屋空置,也会按照当初规划设计好的专业方向对引进的项目和人才进行认真严格的筛选,然后再通过市场的选择以优汰劣,逐步提升企业品质。

      我带着这个问题和汪董进一步探讨,她举了个例子:她把5万方孵化空间建好,当时就有许多人劝她,为了账面平衡,可以卖掉一些。“为什么要卖掉一些?我做这个事情,又不是为了马上挣钱得利,我需要5万方来承载企业,才能把孵化器做起来、做好它。”

      而现实里,打着孵化器旗号建楼,卖掉一些、挣一点钱,已经成为聪明人的共识和共同做法。如果只有租来的房子,当然就是赶紧想方设法租满,然后再进行所谓的“腾笼换鸟”了。

       我忽然觉得汪董是一位孵化界非常有情怀和了不起的企业家。除了感受到他们的专注和坚持,感受到她和她的团队的专业能力,许多人肯定也会更关心他们的成效。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他们投资的企业:三叶草生物制药。在三叶草的创业初期,创业团队怀抱理想和对科技的信赖,攥着一股劲,一直坚持“在研发阶段创业团队只发生活费”的做法,等待研究出来成果,企业实现效益后再来分享收益。天河孵化器也是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注入资金,成为他们的创始股东之一,同时全方位做好投后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现在,三叶草已经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生物新药和疫苗研发方面知名的先进技术企业。最近,他们不但获得了高瓴的投资,而且获得了联合国相关公益基金的资助,成为新冠疫情下耀眼的创新研发型企业。

       20年的坚守,一个领域的深耕,创新苗子、创业企业的股权持有,最后从优秀的企业身上获得较高的回报,天河孵化器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成功、典型的专业孵化器商业模式和范例。

       事实上,孵化器的孵化服务很辛苦,在小企业身上很难挣到钱,所以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支持,我们也可以收取租金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但如果因此就把政府补贴和租金当成了孵化器的长期主营收入,孵化器就误入歧途了。

 

       ——总是强调自己在服务创业者,骨子里离创业者渐行渐远

 

       这些年,老范听了行业里各种演讲,进行了各种采访,参加了各种表彰,几乎所有人和所有场合,大家都说自己在服务创业者,培育企业家,都付出了这个付出了那些。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老范发现说得多的往往做得少,发现许多嘴上说着服务创业者的人,其实他们渐渐离创业者变得越来越远,是创业者和企业用租金和光环在服务和培育这些所谓的孵化人。

 

        故事四:关于上海创徒丛林的服务场景

 

       今天上午,我接待了创徒丛林孵化器的总经理,为什么冒着大雨,创徒丛林的老总要到我这聊事情呢?原来是他们创始人叶董的催促安排。因为我约叶森约了两个礼拜,居然约不上。我就觉得奇了怪了,两礼拜以前我跟他见面谈的事情,他说下周回复再聊,结果约不上了。

      原来,过去的两周,叶总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外地出差。他们投资的钛米机器人现在在上海非常有名,创徒丛林作为钛米的天使轮投资孵化器,叶森则是想着怎么帮钛米的消毒机器人如何在公共场所的落地。期间他们不断实地调研并走访了除医院外,还有学校、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地。前阵子叶总也一直在邀请浦东卫计委、教委的领导看企业,看机器人。

       两周前和叶总聊天时,我还质疑:异地建厂落地这些事,应该是企业自己的事了,为什么还得让他东奔西跑。

       叶总解释:钛米的创始人们都是科学家,对其他城市不大熟悉。

       叶森辞职于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岗位,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和人脉资源。

       我借这么个小故事,想说明我们服务创业者的真正做法和言行举止,务必进入到创业企业的内部,分享企业的喜怒哀乐,跟创业企业变成相依相随患难与共的关系。你的奔波,你的劳累,你的所有付出,都源于企业成长发展的所需所要。

       也就是老范经常表达的那样:同创业者一起成长,同创业企业一起成功。我觉得创徒丛林孵化器的成功,和叶总这种工作方式和风格是截然分不开的。我之前也经常去看他,他要么和投资人在一起看路演,要么就在跟企业聊天。企业的困难,甚至包括孩子入学,都是他忙碌的理由。好几次想请他到我们行业里讲讲课,都被他婉言拒绝了:“老范,对不起,我实在是没时间”。

       叶森认为:所谓的孵化器,就是不断地去发现好企业,发现以后拼命的跟着它,服务它,然后千方百计去持有股权。

       创建整整4年,创徒丛林不只是成功投资了钛米,还有纵目科技、芯驰半导体等一串明星企业,直至把自己投资成了一个明星孵化器。这个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服务创业者的孵化人,应该和创业者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保持怎样的关系才能让孵化人和创业者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共同成长。

       4个故事讲完,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作为孵化人,我们除了蜕变和成长,真的已经别无选择了。

       而蜕变其实意味着少量的成功转型,大量的惨遭淘汰,这很残酷。

       但孵化器的明天是美好的。更多优秀的孵化器和孵化人一定会伴随创业者一起获得财富和成功,获得属于我们的荣誉和社会认可。

      

     (本文为2020年7月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中国孵化器》杂志主编范伟军先生在创孵直播平台所作的专题分享,来源:韵网WIIN)

 

Copyright 2012-2023 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05号,科技大厦133室。
电话:0311-66562218  Email:hbsfhxh@163.com  网站备案:冀ICP备1502757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087号   技术支持:网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