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请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武汉市市长万勇、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介绍“双创”发展形势,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 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我国“双创”发展非常快,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8个单位为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几个月来“双创”示范基地发展很快,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帮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先生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今天我们邀请了两位市长出席发布会:武汉市市长万勇先生,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先生,这两个市的“双创”发展很快,基地建设也很快,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首先请林主任介绍情况。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林念修]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各位朋友见面。利用这个机会首先感谢各位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一直以来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大家都知道,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蔚然成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这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切实将创业创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制度供给,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活力,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能力。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各位介绍一下当前我国“双创”工作有关情况。
一、上半年“双创”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创客群体不断壮大,“双创”氛围不断向好,“双创”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作用日益显现。总体来看,我国正处在创业创新的黄金期,呈现出“六增长”的发展态势,即: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初创企业用工需求迅猛增长、大型企业“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技术市场交易明显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新三板挂牌企业翻番增长。实践表明,“双创”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的重要动力。
一是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62万户,同比增长28.6%,平均每天新设立企业1.4万户。从结构上看,新兴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占比持续上升。6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新增企业2.8万户,同比增长36%。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二是初创企业用工需求迅猛增长。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国248个代表性城市初创企业的招聘信息,上半年,初创企业网上提供招聘岗位146万个,其中6月份当月达到23万个,可以看到用工数量迅猛增长。
三是大型企业“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中央企业新搭建各类“双创”支撑平台100多个,总数较去年末增长了近一倍。通过搭建“双创”支撑平台,开展开放式创新合作,实现了大企业和小企业共享资金、共享技术,有效放大内部员工及小企业的创新创业能量,实现了共享发展、共同成长。
四是技术市场交易明显增长。上半年,国内专利申请144.5万件,同比增加37.8%;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73亿元,同比增长11.6%。
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9%,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六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翻番增长。上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2559家,分别是2015年和2014年同期的2.4倍和5.7倍,为更多创业投资及时退出提供了渠道。
这六个增长是对上半年双创增长的基本概括,也是显著特征。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政府和中央各部门大力推动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千千万万创业创新主体开拓进取、敢打敢拼的结果。特别是新闻界的朋友,在营造创业氛围、培育创新文化、推广典型经验等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发挥了很大作用。利用这个机会,也向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双创有这么好的成果,在座的各位功不可没。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一是优化制度供给。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并公布“三项收费目录清单”(涉企经营服务收费、进出口环节经营服务收费、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印发负面清单草案,增强知识产权服务和侵权执法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双创的活力。
二是强化金融支撑。完善支持创业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设立并加快运作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创业板挂牌上市,设立发行双创的孵化专项债券,同时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来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金融产品的创新,继续推进投贷联动试点,不断拓宽双创融资渠道。
三是建好“双创”平台。在京津冀、广东、四川、武汉等8个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出台实施《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在部分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部署建设28个双创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创办高水平、专业化的众创空间。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首次编印出版了由李克强总理亲自作序的《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简称“双创”白皮书,各位记者朋友可以看看,这部白皮书内容非常详实,解读“双创”政策,推广“双创”经验;在全国17个区域“双创”示范基地所在城市举办“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活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创业创新的高潮,营造出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此外,我们还放眼全球,积极推进“双创”国际交流合作,为各类市场主体拓展双创领域和空间。
二、下一步推进“双创”工作的主要考虑
双创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补短板、培育新动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支撑双创发展的政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支持政策还没完全落实到位;一些制约双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完全清除;部分科研人员参与双创的意愿和动力不足;地区间创业创新发展态势还不平衡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创新思维,聚焦制约创新创业的痛点难点,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狠抓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出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与服务指导目录》,制定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同时做好各项双创政策的督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都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创业者充分享受政策的便利和实惠。
二是破除障碍。针对制约“双创”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在商事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员自由流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制定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努力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
三是搞好示范。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京津冀等8个区域尽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建设好首批28家双创示范基地,梳理各地新思路、好做法,打造“创响中国”好经验,及时向全国推广。
四是强化支撑。针对创业创新成本高、融资难等突出问题,研究完善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好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深化创业板改革;推动众创空间和中小企业平台网络建设,提升服务双创能力。
五是激发活力。精心组织办好“创响中国”巡回接力等重大活动,为今年十月全国“双创”活动周充分预热,不断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和潜能。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双创”之火一定会越烧越旺,汇聚起更多创新发展的力量,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谢谢大家!
[胡凯红]下面请万市长介绍情况。
[武汉市市长 万勇]林主任好、主持人好、各位记者朋友们好,非常荣幸向媒体记者朋友们介绍武汉市的双创情况。
近年来,武汉市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城市全面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武汉双创工作当前热潮涌动。去年我们被确定为国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今年东湖高新区又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可以说武汉和有关兄弟城市一样已经站在了中国创时代的风口。
我们的双创工作有一个鲜明地特点,就是发挥科教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创新型创业。大家知道,武汉是科教大市,在汉高校89所,科研机构7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82家,创新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发展创新型创业基础和条件得天独厚。我们积极推进创新和创业的有机融合,深耕创新创业的沃土。工作中主要实施了“三个计划”和“两项改革”。
一是实施“创谷计划”,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平台。今年为了搭建全新的双创平台,我们下最大的决心,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间,量身订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优的配套服务。围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建设聚集优质创新创业要素的双创平台,我们简称为“创谷”。每一个创谷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目前已经有7个创谷建设全面展开,计划用三年时间,联合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建设10个以上的创谷,为创新创业者放飞梦想、成就梦想,营造双创的活力社区。
二是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打造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人才决定城市的未来,近年来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26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4000多个,由海外人才创办企业超过3000家。为吸引更多英才来汉创新创业,今年推出了城市合伙人计划,着力引进三个方面的人才:全球产业的领军人才、知名创业投资人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一推出,在国内外引起积极反响。首批60位城市合伙人今年初确定,第二批马上确定,报名非常踊跃。
三是实施“青桐计划”,就是促进智力的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的产业优势,为激发武汉百万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制定实施“青桐计划”,就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资金、培训辅导一系列的扶持服务。目前已经建成大学生的创业特区73家,大学生创办企业2600余家。为给更多梦想者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现在基本上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每个月都有大型的“青桐汇”,还建成各类孵化器217家,新型众创空间115家。
两项改革。一是推进科技金融改革试验,破解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积极开展科技金融改革试点,用科技金融的活水浇灌创新创业之树。目前全市创投机构700多家,管理资本规模超过1000千亿。近期推进东湖高新区和汉口银行在全国率先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市财政设立投贷联动风险补偿基金100亿元,试图通过支持科技金融的改革来撬动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同时,为支持这些新产业快速的做大做强,我们还配套推进了财政专项资金改革,提出“颠覆式”革命性的改革,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科技和产业专项资金,已经设立了第一期规模为10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
二是推进行政审批3.0版的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服务便利化。我们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如果把过去的单点、单部门行政审批叫做1.0的话,那么单点、多部门的审批叫做2.0,现在推行的是单点、单部门审批3.0版。去年首先在东湖高新区和武汉开发区开展试点,成立综合行政审批机构,集中所有的行政审批权限。目前3.0版改革正向全市推开。
通过以上努力,武汉市的双创驶入了快车道,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林念修副主任专门到武汉检查指导我们2016年“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活动,为我们市的双创加油。目前武汉的双创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两个蓬勃发展上。一是创新创业主体蓬勃发展。到今年7月,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92.43万户,我们比双创前增加了26.67万户,增长速度超过了40%。今年1-7月高新技术企业同比新增335家。二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这三大领域快速发展。今年1-7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这个比例较双创前提高了10.5个百分点。通过双创推动,武汉新动能的主体地位加快形成。
总之,创新创业创未来,我们将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的目标,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努力让武汉成为创新乐园、创业家园。
谢谢大家!
[胡凯红]下面请温市长介绍情况。
[广州市市长 温国辉]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么好的机会和大家见面。首先要感谢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多年来对广州市创新创业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广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目标。
今年5月,广州市广州科学城又获批作为国家首家双创示范基地。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协的支持指导下,这也是林念修主任亲自推动,广州市成功举办了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首站活动暨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南粤大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今年上半年广州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8844亿元,同比增长8%,继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新服务业态都有10%以上的增长,新经济、新动能成为广州新一轮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到目前为止,广州有高新技术企业1919家,各类孵化器174家,孵化面积7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0家,拥有众创空间83家,新型研发机构44家,涌现了像达安基因、冠昊生物、酷窝、羊城同创汇等一批示范孵化基地和龙头企业,创新创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广州双创工作及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坚持产业化方向。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东部地区打造率先转型升级的新高地,要求广东要建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州市市场经济发达,也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有齐全的产业门类和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配套,为我们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后盾。广州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把创新型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最关键的任务。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等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新模式、新业态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在双创示范基地,我们依托园区和龙头企业开展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协同孵化等孵化模式。在中心城区依托楼宇和城市更新改造的新空间,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主体局面。今年上半年广州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6万户,同比增长15.6%。
二是运用市场化的机制,鼓励各类市场化主体建设孵化器和创客中心。广州市现在孵化面积730万平方米,在双创示范基地广州科学城实施大孵化器战略,特别是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和运营。在示范基地建成了40家孵化载体,这40家的80%以上都是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建设和运营的。孵化器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这也是广州双创的一个特点,就是用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参与建设孵化器、运营孵化器。双创示范基地已经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孵化器集群和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域。
同时我们坚持科技扶持政策市场化原则,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比如我们有两个80%,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经费占80%以上,这是一个80%;第二个80%,就是政府用后补助方式补助的项目经费占整个财政总扶持经费的比例超过80%。同时我们推动科技成果与国内外企业主体交易转化。刚才说到广州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在交易会上我们吸引了6.7万人次、1000家单位参与,41项科技成果对接成功,投资合作金额140亿,大大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中小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了全国首个中国青年大学生创业板,成为全国青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各项综合金融服务的资本市场平台。
三是构建完备的政策体系,围绕创新创业的人才、成果转化、商事制度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广州市先后出台了“1+9”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和“1+4”创新人才支持政策。在全国率先对创客项目给予支持,广州市创新团队和创客个人可以依托众创空间申报20万元的科技经费,大家反响热烈。同时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将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作为保障创新创业成果的重要制度来抓。广州在示范基地设立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突出主审法官的主体地位,受理跨区域知识产权维权案件。2015年受理案件达到5000件左右,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每年专利行政执法办案量全国第一。完备的政策体系不仅扶持和帮助了创新创业发展,更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是坚持开放共享。为了更好地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广州积极拓展国际国内的创新合作新空间。在示范基地、在其他的创新区域建立了中新知识城、中以生物产业基地、中欧生命科技园、中瑞生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等平台来构建国际合作的新格局,我们积极推动众创、众包、众服、众筹等双创支撑平台快速发展。
以上是广州在“双创”工作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十三五”期间广州将围绕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目标,坚持为创新创业者打造一方发展热土,形成“创新来广州、创业来广州”的大好局面。
谢谢大家!
[胡凯红]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您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林主任,今年4月您曾经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给我们介绍了“双创”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这4个月以来,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林念修]建设“双创”示范基地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重点任务。主要目的就是要依托“双创”资源集聚的区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创新型企业作为载体,着力推动解决推进双创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制约,特别是体制机制的障碍,不断地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地调动社会主体的创业创新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形成推动双创的“大合唱”和“接力跑”。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文件出台后,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部署,对28个示范基地的建设方案、定位以及目标任务都作了分解、部署和安排。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各地结合实际加快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要充分论证,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目前情况看,大部分示范基地的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并陆陆续续在向社会公布。江苏常州、四川成都的方案已经审议完成,并且向社会公布,正在组织实施。
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支持下,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政策举措,我这里简要给各位作一个介绍:比如区域类的示范基地方面,首批17个区域示范基地,着力加快推进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资源集聚,探索形成了一批适应区域特点的创业创新的扶持制度体系和经验。
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初步梳理:北京市通过众创空间、投资机构等平台了解掌握创业主体的相关情况,精准投放相关的科技扶持政策,探索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新模式。武汉市着力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持,推动形成双创发展的良好环境。广州市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构建创新孵化体系,特别是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特色发展模式方面有很多成功实践。深圳市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破解双创发展瓶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福建面向海峡两岸交流设立了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联盟,加速推动两岸创业合作等等。这17个区域示范基地都有很好的探索,我们正在逐步总结,不断推广。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类示范基地方面,我们首批选了四个高校作示范,重点围绕着建立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离岗创业有关政策、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工作,也有一些成果。比如清华大学将双创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体系,上海交大成立了上海创业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宣布启动了“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四川大学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等等。
在企业类示范基地方面,首批有7个企业进入示范基地建设范围。这些示范基地作为市场化的主体,主动对接各类社会资源来打造“聚众智,汇众力”的“双创”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海尔U+”已经成为智能家居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双创”平台;中国电信也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手段对双创服务的支撑作用;招商局集团通过“搭平台、活机制、倡文化”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形成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的良性循环模式。
下一步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我们将着力抓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优化政策。聚焦推进“双创”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一方面,在国家层面围绕共性问题研究出台一批解渴有效的政策措施,突破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另一方面,加大推动示范基地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依托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可以落地的政策举措,促进创业创新资源的进一步集聚,推动形成“双创”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推广示范。示范基地重要的是把好经验,进行推广示范,这是下半年工作重点。要持续挖掘典型案例,汇聚成功经验,推广一批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组织形式和发展阶段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强化“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同时,着力推动示范基地间的横向互动交流,将“双创”工作向系统化、纵深化推进,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加强督查。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今年年底前准备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查,紧紧围绕简政放权、科研制度改革、众创空间建设等领域开展督查工作,同时组织好示范基地评价指标的设计、监测,做好第三方评估工作,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实现对示范基地的动态调整,从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高水平发展。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这17个区域示范基地其中的广州市和武汉市市长向大家介绍经验,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也有很多成功实践,大家可以向他们了解一些具体情况。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广州市在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上有什么特色做法?
[温国辉]非常感谢你的提问。广州市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在广州科学城,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面积53平方公里,科学城又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成立,广州科学城建设了18年,这样使我们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能够依托现有产业集聚的基础,也包括人才集聚、企业集聚、资源集聚的基础,特别是有一些龙头企业带动推动,这是我们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
在推动双方“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方面,我们非常注重依托示范基地内的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科学城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等行业,这些行业又有一批龙头企业非常强,我们非常注重与这些行业、这些企业的融合,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配套推动和链接互动来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建设。第一个特色就是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
第二个特色是强化孵化体系的支撑。我们示范基地有40家的孵化器,80%是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建设和运营的。成为全国的示范基地以后,我们确定了一个目标,三年内在示范基地要建造380家以上的孵化器,实现在孵企业3000家以上。示范基地很重要的就是实施大孵化器战略。
第三个特色是强化知识产权的保障。这是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工作。我们有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现在国务院批准在这里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综合改革试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这个示范基地设立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把专利审查中心设立在我们这个示范基地里面。广东省在示范基地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广州市知识产权交易也设在示范基地。这为我们强化知识产权在实施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个特色是强化协同创新。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含金量。广州市是广东的省会城市,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在珠三角这个区域有广州80%的大学、9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在广州。珠三角区域有强大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方面的企业,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科研平台非常密集,所以我们注重与这些资源的协同整合,来推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我们积极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比如说中新广州知识城、中欧合作政策试点区、中以生物产业基地、中英生物科技桥,这几个是落在我们示范基地的,在国际合作区域和国际合作机制方面的推动也支撑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请问万市长,您刚才提到武汉“双创”有一个特点是培育创新型创业,请具体举个例子,怎么样算创新型的创业?具体通过什么实现创新型创业?
[万勇]感谢对武汉创新型创业的关心关注。今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建设若干个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武汉响应总书记号召,贯彻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应该也完全有可能走在前列。所以我们及时召开市委全会,将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发挥武汉优势,聚集全球资源,具体实施十大计划。重点围绕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等全面推进创新城市建设。我们想在2020年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三个目标。第一个突破,是在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战略性高新技术研究等方面要产生世界前沿成果。举个例子,比如说下个月我们很可能在武汉诞生全球首台在常温常压下的液态氢做燃料的新能源汽车,也欢迎各位感兴趣的记者前去观摩。第二个突破,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方面要发挥我们的带动性作用。举个例子,我们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已经有智能网联汽车从郑州开到武汉,全程无人驾驶。在东湖高新区已经专门开通了小鱼畅行专线,小伙伴、小朋友坐在车上不需要开车,自己做自己的事,直接去上班。第三个突破,在光器件、生物安全和空天信息技术这些细分领域,我们要跻身世界领先地位。举个例子,比如P4实验室,中国唯一一个在武汉。通过这三个突破,我们想实现三个目标。就是在工业总产值中高新技术要超过70%;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要超过70%;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要超过70%。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关于创新创业的投资环境的问题,今年以来一部分创业者说他们很难拿到融资,包括一部分投资者现在也比较谨慎,林主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政府层面是否有推动创业投资的具体措施?
[林念修]我们注意到你提的这个问题,以及舆论的一些关切。我们认为,分析看待一个经济现象,不能仅仅关注一些个别指标数据,更要注意看它的走势、趋势和大势。前段时间确实有媒体、有舆论讲我们创业投资进入了寒冬,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认真分析,有这样一个判断:从双创的发展大势和全局来看,我国当前正处在创业创新的黄金时期,支撑我国“双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双创”仍处在活跃期。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保持持续向好的势头,“双创”新引擎的动能会不断地释放,这会为创业投资发展带来很多的市场机遇。
具体讲投资创业目前发展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投资规模来看,当前我国创业投资总体处在高位水平。根据创投行业机构清科集团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创业投资资本存量已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虽然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创业投资发展有所缓慢,新募集的资金数量、投资案例的数量等部分指标出现了波动,但今年上半年,可投资的资本存量仍然增长了5.1%,规模达到4100多亿元,相当可观。所以说创投资本的规模仍然在高位。
第二,从投向来看,我们作了分析,创投机构对新兴行业和新技术是持续关注的。各类创投机构对新兴产业和企业仍然保持高度关注,他们在继续青睐初创企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投向业务清晰、盈利稳定的成长型企业。他们在继续关注线上线下一些模式创新型项目的同时,更加青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
第三,从前景来看,创投行业对市场仍然有较强信心。据有关市场机构统计,当前超过90%的创业投资机构认为今年上半年创投项目的估值变得合理了,77%的创投机构认为募集同样数量的资金需要更高的业务水平和更专业更精细化的服务,几乎所有创业投资机构都认为相对理性的投资行为有利于创业生态的良性发展,这一点大家有普遍共识。
以上是对今年以来创业投资的基本分析和评价。我们都知道,创投市场的形势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前两年创投资本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些增长消化了市场积累的可投资项目,前些年市场积累了一批优质的项目,大部分都被消化了,再加上一些新的创业项目培育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创投市场优质项目的供给相对创投的资本存量出现了相对不足的现象,创投资本在投资行为上出现了“静默期”,这是正常的。通过以上分析大家不难发现,前几年由于创投投资机构增长过快,确实少数投资人对个别项目的价值判断出现一些偏差,估值过高的情况也有。经过近一两年市场的自我修复调整,当前我国创投发展正在回归理性。从国际经验来看,相对理性、适度偏紧的创投资本市场更加有利于引导创业活动的科学发展,更加有利于推动创业项目的优胜劣汰,更加有利于提升创业者的业务拓展能力。我们相信,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
关于如何推动创投发展,下一步在国家层面我们将设立创业投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个基金正在加快运作,规模在400亿元以上,最近将正式投入运作,各个地方也在积极推进参股基金的设立工作。创投基金的正式运作对下一步创投发展非常有利。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下半年将出台实施。这些都将为我国创业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中国日报记者]林主任,您刚才提到,目前创新创业形势正处于黄金时期,但是我们现在也发现部分孵化器或者是众创空间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甚至有这样一些说法,2016年刚刚过半,有一半创业企业已经倒下了,面对这样的说法,你怎么看?
[林念修]你提的这个问题还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注意到,前段间有媒体报道你刚才说的现象和情况。对这个问题,它的核心和本质在于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当前“双创”的总体发展情况。前段时间确实出现了深圳“地库”孵化器出现倒闭,也出现了“中关村咖啡凉了”,“创业企业死亡名单”的文章在网上和朋友圈里热传,我们对此高度关注,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要正视创业失败的问题。初创企业的高成长和高风险是相伴相生的,它的失败率高在全世界是普遍现象。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一部分初创企业由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强、商业模式不够成熟、经营不善等原因在商业上出现挫折甚至失败的概率可能有所增加,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要想办法采取措施减轻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负担,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也需要对创业失败者给予更多的包容,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创业失败对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人生的失败。创业者反而会因为失败的经历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为再次创业和人生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础。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非常正确的。
前段时间我见到以色列大使,他在一个论坛上讲到犹太人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群体,他们崇尚创新。犹太人有个谚语“一个人至少要经历7次失败才能成功”,以色列有一句话“重新开始,不要害怕失败”,这就是鼓励大家创新的。像微软、阿里巴巴这样的领先企业成功的背后也都经历过不少失败。所以说“双创”,不仅要培育成功的创新企业,还要培育更多有胆识、有经验的创业者,这是“双创”的应有之意。
当前“双创”已经进入了理性发展、自我完善、优胜劣汰的新阶段。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机遇。这些领域的项目也受到了投资人的高度关注,这将使本轮创业,特别是创新型创业的内生动力大大提升。
从政策基本面来看,各级政府对“双创”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将来还会持续发力,围绕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将出台一系列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将会使创业环境不断得到全面优化,创业成本将会越来越低。当前创新创业的指标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双创”仍然处在活跃期间,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继续向好的势头不会变,对于这一点大家要有坚定的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一方面加快推动建立科学客观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双创”景气指数等模型,力争用数据说话,从“双创”环境优化程度、创业创新的信息水平、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发展状况等方面来科学评估双创的总体发展态势,为各类“双创”参与主体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服务,也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更加客观的政策评估意见。
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对创业失败者的保障机制,使创业失败的企业能够通过正常的转让、并购、清算、破产等方式得到依法合理的处置,充分保障各相关方的利益,使创业者、从业人员、投资人都能够及时退出,获得新的机会,这是下一步的一个重要工作。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宽容失败。没有对失败的包容就不会孕育出更多的成功,所以下一步要加强舆论引导、创业教育,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我们希望媒体朋友们在关注创业成功的同时也能够以更加包容、理性的态度面对创业失败,做更客观、理性的分析报道,引导全社会合理的预期,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深圳卫视记者]请问林主任,去年全国“双创”周得到了各界普遍好评,今年10月,全国“双创”周的主场将在深圳举行。深圳是全国重要的创新创业城市,林主任对本次“双创”周以及主办地深圳是如何看待的?
[林念修]我在开场白中讲到,下半年我们将围绕“双创”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继续办好“双创”周。去年10月19日至25日,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双创”周。李克强总理,国务院其他领导都出席了“双创”周的活动,应该说首届“双创”周在全社会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也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今年以来,我国的创业创新热情还在进一步释放,“双创”活动的热度也在持续地升温。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今年1-7月各地方共举办创业比赛、高端论坛、投资路演、信息发布、专题会议、创业培训等各种“双创”活动7300多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双创”活动得到了媒体界的高度关注,现在创业创新已经成为媒体热词,这也得益于在座各位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为了持续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不断地打造“双创”热点,更好地培育“双创”理念,推广“双创”文化,从今年5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科协在全国17个城市陆续举办了“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今年的“双创”周预热。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提出“创响中国”巡回接力要突出“五个一”,即每个城市至少开展一次政策宣讲、一次创业培训、一次创业沙龙、一次创业设计和一系列的自选活动。借助于巡回接力活动开展“五个一”行动,目前为止“创响中国”活动已经在广州、福州、成都、武汉、上海、杭州、合肥、重庆、沈阳等城市成功举办,下一步将在天津、西安等地陆续举办,最后一站在深圳,结合“双创”周开展一系列活动。应该说全国各地对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级媒体竞相报道,“创响中国”正逐渐响彻大江南北。国务院已经决定今年10月继续举办双创活动周,目前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加紧筹备活动周的各项事宜。
今年的活动周有几个亮点。
第一,范围更广。去年是首届,在8个地方进行了活动周,今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将从政策环境、地方经验、基地平台、典型项目、代表人物、新兴业态等多方面宣传展示,力求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一年以来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为推动“双创”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第二,创客为主。今年的“双创”周将秉持服务创业者的理念,在议题设置、组织方式、活动形式等方面更加突出创业者,力求把活动周办成创业者的节日和舞台,让创业者的智慧和创意在活动周尽情释放,让创业者的风采通过活动周更加展示。
第三,紧接地气。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双创”的积极性,今年“双创”活动周筹备工作更加注重“聚众智、汇众力”。我们准备向全社会征集一系列双创元素,比如要征集活动周的吉祥物、“双创”的主题歌、“双创”的微视频、公益广告。去年“双创”的Logo就是通过网络在全社会征集的,采取了众创众包的理念,效果非常好。下一步将举办创业榜样人物评选、创客马拉松等更具群众性参与的大型活动,要体现普遍性,群众参与、大众参与,更加接地气。
第四,充分预热。“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活动是今年“双创”周重要的预热,创造出全国周周有活动、处处有亮点、好戏连台、精彩不断的氛围。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力量梳理各地开展“创响中国”的新思路和好做法,来总结形成“创响中国”的好经验,持续宣传推广,为今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功举办奠定好的基础。
办好今年的“双创”周离不开媒体支持和配合,期待各位更好地配合支持做好今年的“双创”周活动。
谢谢。
前不久也是在这里举行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新闻通气会,我们邀请了北京市领导出席了新闻通气会,对北京市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了介绍和宣传。总的来讲,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好示范基地非常重要,它是一个重要载体、是一个重要平台。今年选择了首批28个示范基地,接下来要陆续推出一系列示范基地,并加快建设,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处处开花、到处结果。
今年选择的28个示范基地是有所考虑的,主要选择三类。第一类,围绕创业创新资源集聚的地方进行优先安排。比如说广州、武汉、北京、上海、杭州等17个地方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各具特色。我们选择这些地方,通过他们的示范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推广。第二类,选择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示范。区域示范更多地在于政府怎么配置资源、怎么集聚资源进行示范,双创在高校和科研单位是重要的领域,我们选择了四个大学、若干个科研机构围绕着如何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和实现共享,也作了一些制度安排。第三类,选择了一些创新型企业,部署了一些创新示范基地。一些大企业、央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有很多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创新手段,可以把这些资源、平台和手段让全社会共享,为广大草根创业者提供一些平台。一些初创者投资有限、资本有限,不可能购买很多的设备、器械,利用企业的双创平台,利用它的条件吸引更多人来创业创新,一方面可以把资源更有效配置、发挥更高效益,同时也让更多人有创业机会和条件,这些对于推动创业非常有帮助。下一步,会继续选择一些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地方和企业推动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当然也希望得到媒体界的持续关注,对于好典型持续给予宣传推广。
谢谢。
[胡凯红]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林念修主任,谢谢万市长、谢谢温市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