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闻动态  【 返回新闻动态

论新时代国家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作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日期:2025-01-15 08:14:09    浏览次数:19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高新区须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践行国家战略、肩负国家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国家高新区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践行国家战略、肩负国家使命。

  一、产业研判视角:新质生产力与国家高新区自我审视

  一是牢牢把握产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是产业建设的基础。构建国家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尊重产业结构演变的客观规律,也要审视高新区产业建设的实践过程。从长期经济增长与产业演变主线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演进有3个最为著名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兹产业演变规律、霍夫曼经验定理,它们共同揭示了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的规律。国家高新区致力于实现产业高度化、生态化,既要尊重规律但不盲从规律,从国家高新区功能载体突破、从新时代国家战略目标与使命担当中找到高新区产业建设的前沿方位,不断适应高新区产业建设新要求。

  二是紧扣国家战略是高新区产业建设的关键。高新区产业体系构建要紧扣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在已有优势基础上主动践行国家战略,这在头部高新区产业建设的实践中已得到检验。目前,178家国家高新区在创新能力、企业实力、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家高新区形成了“2345678”发展格局,即贡献了全国2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集聚了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但也要看到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在部分地区有趋同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战略前沿领域部署,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三是肩负国家使命是高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出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国家高新区需要牢牢站在产业革命前沿,加速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化建设进程。

  二、产业使命视角:新质生产力与国家高新区战略目标

  一要从新质生产力视角重塑高新区产业创新格局。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为高新区创新产业格局重塑指明了方向。高新区要谋划新质生产力引领的创新产业格局,需重点从3个方面发力:以新技术支撑的、以新要素支撑的、以新制度支撑的新型产业发展,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思维与机制模式加速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必须以新质生产力标准定格高新区产业发展目标,使得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两个维度互动、双向促进提升。

  二要用新质生产力引领构建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新区要发展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类型,以此构建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产业结构视角:新质生产力与国家高新区发展格局

  一要打造新质生产力引领的高新区智能制造体系。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过3.2万亿元,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工业软件产品收入突破2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140余家。国家高新区要肩负国家战略使命,突出高新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发展,以“智造六化”(自动化、标准化、精益化、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重塑智能制造。同时,构建若干千亿元级智能制造业集群,打造系统集成、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控制系统等企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二要筑牢新质生产力引领的高新区高端服务体系。高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通常比一般商业服务业高出10-30倍以上,如果以此标准,高新区高端服务业占其全部GDP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这对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塑造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极为关键。因此,国家高新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要高度重视高端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牢牢坚持高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双轮驱动。

  三要创造新质生产力引领的高新区产业融合系统。高新区应坚持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融合体系建设,打破传统的三次产业边界,运用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高新区其他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在高新区实行制造业研发、总部化、营销化提升,以生产性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延伸和渗透。

  四要构筑新质生产力引领的高新区生态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和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产业生态化。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率维度,而且要考虑社会生态效率维度,只有两种维度实现效率提升,产业升级才能得到最好结果。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高度化与生态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是贯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未来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只有同时满足产业高端化、产业生态化要求,才能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四、产业模式视角:新质生产力与国家高新区成长路径

  一要创建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产业集群新模式。国家高新区要构建高新区基础性产业集群,不断优化基础性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资源分配及科技支撑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集聚,也要构建高新区关键性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强链补链,实现产业链的高水平自主可控;同时,要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部署创新链,培育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提升原创技术供给能力,营造“链主企业牵引、中小企业集聚”的创新生态。

  二要创建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产业联动新模式。国家高新区特别要创建“主导产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的产业联动新模式,从制度设计、产业布局方面蓄势发力,重组高新区投资发展与促进机构,成为高新区项目策划者、资源整合者、机遇促成者、专业服务者。招商引资政策要从重构招商体系、强化招商统筹、创新招商模式、突显招商优势、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发力。创新“制定产业规划—打造产业园区—出台产业政策—配套产业资金—实施产业招商”的全链路路径,打造高新区创新城区和核心功能,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企业投资“地标”式落户地,塑造城市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势能,携手“投资高新区全球合伙人”、专业中介机构等合作伙伴,帮助投资者融入国家大战略、匹配产业大空间、提升投资大价值。

  五、产业政策视角:新质生产力与国家高新区机制创新

  一是要创建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产业制度。“三力”结构模型强调了战略谋划力、资源整合力和贯彻执行力在高新区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涵盖高新区综合发展效率、产业经济效率、区域带动效率、创新资源整合效率、空间资源整合效率、资金资源整合效率、管理服务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效率等。这有赖于高新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创新要求上进行高新区制度改革,创造“三力”综合运用新制度。

  二是要创新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产业发展新政策。一方面是国家层面应实施政策创新,充分用好国家及地方层面的政策工具,形成高质量发展导向的高新区政策体系。另一方面是高新区所在地政策创新。东部地区高新区应侧重于发展生态性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项目,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中西部高新区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并重发展。所有高新区应选择与本土产业关联性强FDI、有利于高端技术创新的FDI、突出发展自主创新性产业以及多元性、多样化产业集群,重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双向搭配作用。

  (作者:经济学博士,广州市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广州高新区政研室主任)

 

Copyright 2012-2023 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05号,科技大厦133室。
电话:0311-66562218  Email:hbsfhxh@163.com  网站备案:冀ICP备1502757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087号   技术支持:网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