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无界、孵化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3月28日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分享了全球标杆孵化器的最佳创新与实践模式,共同解码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新机遇,加速带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期间,中瑞医药健康国际创新孵化平台、北京-莱茵美因创新孵化平台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签约。中非产业孵化联盟在论坛上启动。
实现“由量大到质强”转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我国孵化器要加快实现“由量大到质强”跨越式转变,建设目标要从服务创新创业向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更大目标转变;孵化服务要从单纯的提供物理场所向提供超前孵化、深度孵化、投孵联动等专业化服务转变;发展模式要从单一综合模式向更加垂直专业化发展模式转变,加快适应当前新的发展形势和更高要求。
“高质量孵化器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当前,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需要不断提升链接源头超前孵化能力、产业深度孵化服务能力、科技金融强服务能力、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要引导社会资本等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孵化体系建设处处长王德花表示,“我国孵化器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结构性提升孵化器服务收益和投资收益在盈利模式中的比重。”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致辞中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强化市区联动,结合各区产业情况布局一批标杆孵化器,加快打造转化孵化的高能级载体;持续加强创业孵化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硬科技孵化服务能力;紧盯全球科技前沿,加快探索超前孵化新范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此次论坛上,多位嘉宾探讨了如何建立细分产业孵化器和未来产业孵化器,让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载体。
创业黑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牛文文介绍说,近年来,创业黑马聚焦“AI+”领域,开展图灵学术研究;设立孵化器推进产业AI化,已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建立数字人孵化器、XR孵化器、AI应用孵化器,在通州区设立数字孪生孵化器,在海淀区成立具身智能孵化器;自研黑马天启科创服务大模型,服务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年,我的体会与思考是:产业根基与经营主体双擎联动,构筑中国创新生态优势;细分产业孵化器是科技创新成果赋能产业转化的枢纽;全球华人AI人才是全球创新生态的战略级资源池,建设华人AI人才孵化器意义重大。”牛文文表示。
为抢抓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北京市打造了全国首家量子科技企业孵化器。
“量子信息技术属于颠覆性技术,需要开创性模式支持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关村量子科技孵化器总经理顾成建介绍说,对标美国Duality量子科技孵化器和马里兰大学量子创业工厂,2024年10月我国中关村量子科技孵化器揭牌,并迎来首批4家量子企业签约入驻。该孵化器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作为战略支撑,中关村量子信息产业联盟、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基金、投资机构、产业上下游企业、产业服务专业机构提供生态建设支持。
目前,科技服务机构也在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我们在服务近万家生产制造业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痛点:一方面是许多从‘0-1’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项目找不到落地经验借鉴,产业化能力弱;另一方面是在产业创新融合过程中,很多年销售额为1亿-10亿元的企业,二次创新能力匮乏。我们帮助科研院所新一代技术与市场端优秀资源企业对接融合匹配。”汉林汇融(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肖毅则表示。
多维度推动全球协同创新
此次论坛还汇聚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标杆孵化器代表等,多维度助推全球协同创新。
“3月22日,我们在北京开设了站点,这是我们在美国以外设立的第一个基地,也是我们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孵化器。当我们思考将礼来Gateway实验室带到哪里时,我们关注的是哪里有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哪里有前沿的科学。我们总是追寻科学所在之处和创新能够发展的地方,因此我们非常兴奋能够来到北京。”礼来创新孵化器中国区负责人谢伊·麦克默特里表示。
论坛期间成立的中非产业孵化联盟,由韵网全球智能孵化网络与非洲企业孵化器网络发起成立。双方将携手搭建跨境孵化加速平台,整合产业资源,开展双向孵化,为中国企业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开辟新市场。
“因为世界在变革,所以我们才谈合作。我们需要合作,因为创新没有边界,在地理位置上没有限制。无论是中国、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以满足世界的经济需求。”非洲农业企业孵化器网络(AAIN)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阿里霍呼吁中非携手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以需求导向精准开发适配非洲当地创新,让创新成果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