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闻动态  【 返回新闻动态

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作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日期:2025-04-15 09:15:46    浏览次数:66

  为推动京津冀三地区域科技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实现技术与资本、需求与供给的高效对接,近日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干货满满。

  2024年,京津冀三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将近20%,京津冀技术市场协同发力跑出“加速度”。

  走深走实

  “技术合同登记情况不仅反映了技术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孙启新介绍说,2024年,全国技术市场共登记99.4万项,同比增长5.1%;技术合同成交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2024年,北京市流向河北省、天津市两地的技术成交额为843.7亿元,同比增长12.7%,交易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城市建设、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天津市流向北京市、河北省的技术成交额为546亿元,增幅达65.9%;河北省对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技术吸收吸纳能力也在提升,全年共吸纳两地技术成交额1092亿元,同比增长34.8%。

  “2024年,京津冀地区联合发力,推动区域创新和产业协作正在走深走实。”孙启新说。

  协同跑出“加速度”

  京津冀技术交易“加速度”从何而来?

  京津冀三地给出的答案是:协同发力。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志松介绍说,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强化协同联动,构建了多层级、高频次会商机制。例如,三地技术交易服务机构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线上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截至2024年年底,联合发布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480项。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赵晓鹏重点介绍说,三地科技部门联合出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京津冀高精尖重点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强化了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协同。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张永强举例说,京津冀在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五群六链”产业协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创新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相互赋能,协同创新,成效显著。三地共同签署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三地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平台地图,“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渠道更为通畅,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成果转化提速

  “北京是创新资源、创新项目的策源地,天津和河北主要是从应用场景、应用落地的角度来做转化的承接。”中科智汇工场副总经理李华兴在谈到开展京津冀成果转化服务的探索模式时表示,中科智汇工场通过项目、服务、人才、平台联动,近年来累计在京津冀地区落地130多个重大的成果转化项目,其中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超过100家。

  盈科瑞(天津)创新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院长姚仲青分享说,科瑞总部在北京生命科学园,大部分团队分布在天津。该企业充分利用两地的优势,于去年、今年申报的中医药新药以及经典名方,位列国家新药审评中心网站公布名单之首。今年,该企业又有将近45个中药新药的经典名方申报,还有将近10个中药新药申报。

 

Copyright 2012-2023 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05号,科技大厦133室。
电话:0311-66562218  Email:hbsfhxh@163.com  网站备案:冀ICP备1502757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087号   技术支持:网讯科技